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义胜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宏幅巨制 缅怀古城风韵————评《盛京缅盛图》

2010-11-11 14:31:2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杨仁恺
A-A+

  今日的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和2300年的建城史,公元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公元1631年清太宗皇太极增高城墙为三丈,增厚一丈八,城周九里三百三十二步,改城内十字街为井字街、八门,同时在井字中心营建宫殿,公元1634年基本建成,皇太极正式命名沈阳为盛京,满语为“谋克敦”,意为兴盛之都。公元1644年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盛京从此成为清一代的陪都重镇,盛京成为当时及以后东北地区最完备壮观的城池,沈阳从此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美誉。

  《盛京缅盛图》是再现清朝初年皇太极建都后盛京繁荣风貌的大型历史风俗画,画幅全长15米,高2.5米,由十二幅画面组成通景国画,作者依据历史文献资料、遗存古建,遍查老盛京的古街古迹、历史景点、满族民俗礼仪、老字号及城乡百业、皇家典制等等,历经多年精心构思,一稿、再稿,幻化出三百年前逝去的古都概貌,体现了作者对盛京旧事的无限缅怀和对悠悠历史岁月的感叹。整个画面通过盛京当时的著名建筑,东自福陵始,西至舍利塔结束,分别由东塔、小河沿、魁星楼、抚近门、四平街、钟鼓楼、大政殿、凤凰楼、文朔阁、王府、教场、实胜寺等景点组成,描绘了清朝初年的宫廷仪式、俗俚民情、市井商贾、宗教祭祀、城乡百业、婚丧嫁娶、屯粮演兵……,再现了当时蒸蒸日上、百业兴盛、将威兵勇的清朝入主中原前的盛京胜况。

  画面吸取传统的绘画形式,破除时空、透视限制,采取了每幅既可独立成画,又可合拼组成气势连贯的通景屏的构成手法,将绵延三十余里的古城内外经营于十二幅画面内,并序列以十二个月不同的季节变化,塞外满族的风土民情得以季节性地展开;拜年、祭祖、游春踏青、赶集经商、春种秋收、进香、赛神等情节依不同的月份进行绘制,全方位大视角地把满族风情展示出来,整幅画面绘制人物数千余,百业齐全,行当完备,盛京的古建筑刻画的翔实精确,士、农、工、商的活动描绘极具地域性的历史真实性,加之幅面宽大、气势雄伟,是一幅极其难得的瑰丽巨制。

  在美术史上传世历代的风俗绘画《清明上河图》等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才富和绘画典范.勿庸置疑,《盛京缅胜图》艺术形式从传统风俗画一脉相承,从中汲取了营养,然而传统的风俗画常用手卷形式,尺寸一般不大,多为文人、士大夫案头把玩之物,平常人难得一见,《盛京缅盛图》在巨大的画幅中吸纳现代绘画的时空观,灵活运用俯视、平视、仰视的表现手法,把古代建筑、人物活动、自然环境,合情“不合理”生动的、层次分明的展示,即能俯察一人一物一情节,又可宏观塞外古城全貌。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进程飞速发展,高楼大厦的耸立使得老盛京的建筑被逐渐淹没在一片现代化的城市之中,《盛京缅盛图》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把观者带回历史的深处,缅怀与体味老沈阳的风韵,给人以视觉享受与怀旧的情怀,也可看出生于斯、长于斯的作者对这座历史名城魂牵梦绕的故土乡情,也可看出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丰富的想象力与驾驭巨大场面的能力,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的画坛,能坚持严肃不苟的创作态度,付出如此巨大艰辛的艺术劳动,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杨仁恺

  2005年10月于沐雨楼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义胜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